您当前位置:周口人大网 >> 人大瞭望台 >> 浏览文章

    明月的暗示

    2018/5/18 9:15:21 浏览次数: 【字体:
     
    *卢宗仁
     
    一个人,只有当他走过了千山万水,经过了千锤百炼,吃过了千辛万苦,再蓦然回首,往事历历,生命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便是一条清晰而无法改变的曲线。沿着这条曲线寻觅,或许就会发现偶然中的必然,或许就会感叹,原来命运似乎早有安排,甚至连名字也暗藏玄机。
    至少,我觉得张月明先生就是。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张老是我们人大机关退休二十多年了的老干部。也就是几个月前吧,张老提一个老旧的文件袋,给我送来了他的新著《从购房到装修——让你省心有个家》,这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翻了翻他的简介,近40年来,他出版的编著、专著多达34部,高达1655万字。他个子不是很高,自己写的书堆起来比他还高。一个高小毕业生,半路“出家”业余写作,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点击浏览下一页
     
    1935年9月26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张月明出生在湘潭县晓岚乡晓岚村正气屋场。晓岚与明月,多么美好的字眼,就像两张标签,伴随他的一生同行。
    他是家里的老大,父亲是船工出身,祖宗三代不知“子曰”为何物,可他父亲破天荒让他读完了高小。那年他爷爷去世,加上天灾之年,一个九口之家全压在他父亲肩上。家境真的是水深火热。12岁的他接受不了辍学的现实,偷偷跑到姑姑家里借了一块光洋,跟人跑了近百里的山路去考学堂,他被宏道中学录取。在老师的资助下,勉强读满一个学期,终究还是失学了。从13岁开始,成了家里的第二根“撑门杠”。犁田耙田、割禾打谷、上山砍柴,推磨打豆腐、挑担卖豆腐,后来推着鸡公车进城,卖家里的豆品小菜,再拖回盐与黄豆回家乡贩卖。起早摸黑,成了他少年时代的常态,可家里还是穷得只有一床寡棉絮。1952年,他还不满17岁,就只身来到了湘潭城,在协力泥木社做起了副工。干的是搅拌沙浆、挑沙运砖的重活,从此与工程结下不解之缘。几个月后,泥木社变成了国营的工程公司,他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从两轮残酷的淘汰中胜出,成了一名国有单位的正式职工。起初当的是“伙头军”,他宁愿自己挤出早晚的时间,每天跑很远的路去菜市场寻找价钱便宜的小菜,把一分钱一分钱的伙食尾子“聚腋成裘”,变成兄弟们的“牙祭”。别的组一周吃一次肉,他的组一周开两次荤。这样的精打细算也为他日后的工程预算打下了基础。正是由于他的不怕苦、不自私、会盘算,因而在领导的赏识下一路进步,从材料保管员、采购员到计划统计员、计划统计组长再到内业工长。他当保管员,各种建材的型号、规格、重量、价格都能倒背如流,各种材料的配比也都烂记于心。后来他买来《木结构》、《砖木结构》等专业书籍啃,特别是在实践中虚心向人学,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由内行变成了专家。工作的第一个十年,为他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沙砖水泥”,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虽然他当初并没有意识到这“沙”日后会变成“金”。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图为张老
     
    1962年6月,张月明由工程公司调到了湘潭地区建设银行。这是工作的一次转型,更是人生的一次转折。他的双手实现了从“玩”沙子到“玩”数字的跨越。一玩又是20年,经历了几多艰苦辛劳与挫折,只有他明白。他的实践经验上升到了理论,开始由师傅变成了讲师。1980年,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陈曾泽处长等三人来湘考察建筑行业的管理情况,张月明有幸全程陪同。因为业务熟,情况明,还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见解,陈处长对他刮目相看,在离开岳阳前,特地交代当时的地区建行行长“要支持张月明同志写作”,并特别嘱咐张月明大胆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思考写出来。“我还能写文章?”张老激动得像个小学生。“不仅能写文章,你的经历这么丰富,业务这么熟悉,好好整理出来就是书嘞!”在他45岁的时候,遇上这么一个“贵人”的点拨与鼓励,无异于一根火柴点燃了他心中的暗火,为他打开了一扇天窗。在陈处长的修改与引荐下,他的第一篇文章“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果的几点作法”,在中国建设银行主办的《投资研究》创刊号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就射了个冲天炮,张月明潜藏于心的梦想,像被掘开的一口深井,油气迸发,越烧越旺。由讲议到讲稿,由编书到著书,一发而不可收。之后他又转调到市纪委和人大工作。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张老却是一步一个脚印,“1234”昂首向前走:参加工作后在最底层摸爬滚打十年;20年与数字难分难解;三十岁来到岳阳;涉足四个行业,工作40多年,从45岁开始业余写作,至今近40年。
    点击浏览下一页
     
     
    写作之初,他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丝毫不比工程结构和投资预算轻松。字不认得,他随身揣上一本《新华字典》,一有空闲就翻。词不知意,他家里搁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他几乎每天六点起床,学习一个小时再去上班,中午从不休息,总在读书和查找资料。晚上除了看“新闻联播”,其余时间都在灯下写作。周末熬上通宵也是家常便饭。夏天里太热,蚊子又多,他把脚浸在水桶里,汗水常常打湿了稿纸,他就用粗糙的马粪纸垫在本子上,在手肘上搭一条干毛巾。其实再难的还不是生字涩词,也不是酷暑寒冬,他还要忍受冷嘲热讽的煎熬。他就像是一盆生石灰,越是泼冷水就越是焕发出热情。他更像一轮孤独的月,寂寞悬空,瘦瘦圆圆,年年岁岁。
    张月明出生时是子夜,月底天空本无月,爷爷偏偏给他取名月明,希望他的人生不仅有阳光照耀,还有明月相随。现实真的应验了,他的人生一半在阳光下工作,另一半却在明月下耕耘。与其说是名字注定了他要走夜路干夜活,不如说是先祖的希冀与暗示融进了他的血脉。他在自传《从小学生到著作家》中开篇就写到:“我小时候听乡里人谈得最多的是齐木匠。他在家乡做了几十年木匠兼雕花匠,四十几岁学画画,一夜之间到北京成了大画家。”他说的是齐白石大师。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的神奇,这就是引导的魔力,幼小的心灵里洒下了潜移默化的种子。尤其是程处长这个“贵人”的发现与鼓励,为他打开了桃源洞天,让他走进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如今的他已是满头白发,平头短发根根直竖,还是那么自信与倔强。当我把他生命中“月明、齐木匠、程处长”三个关键词挖掘出来时,他的脸笑开了花。
    张老,我期待着明年,后年,十年二十年后,我的案头摆上一本又一本您的新著,让我透过王家河的星空,抬头仰望明月!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1  www.zkrd.gov.cn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豫ICP备15036050号-1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3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太昊路中段 值班电话:0394-8357398 信箱:zkrdxck8026@163.com
    技术支持:中原传媒
    总访问量: 487428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