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人大网 >> 媒体视野 >> 浏览文章

    勤廉为民无止境 甘效春蚕吐尽丝

    2013/10/18 8:58:46 浏览次数: 【字体:

     

     

    ————记云南省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杜晓林

     

    编者按:20106月,时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白恩培同志,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的辛桂梓同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崔茂虎同志先后在此文上对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对推出杨善洲同志这一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起了很好的作用。此后,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力度越来越大。当时,杨善洲同志仍在大亮山上无私奉献为人民。20131010,是杨善洲同志不幸逝世三周年的日子。本刊现将此文发表,以表达对杨善洲同志永远感激、崇敬和缅怀之情与永远向他学习之意!

     

    参加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的杨善洲同志,几十年来如一日,矢志不渝跟党走,信念坚定如磐石,尽忠报国出全力,筑起牢固防腐堤,清正廉洁永不贪,艰苦朴素严要求,忘我工作勤奉献,鞠躬尽瘁为人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继续实践他“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0多年,建成了面积5.6万亩,林木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乃为无价之宝),而且他已于20094月将林场无偿上交给了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荣膺“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他的事迹感人肺腑,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十分给力,催人奋进,是实践党的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光辉典范,是创先争优的优秀代表。

    一、二十多年住深山,艰苦拼搏办林场

    20099月至20105月,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很多地方的群众饮水极为困难,一些农作物干死,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该山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这使得大家对他的远见卓识和卓著功绩,更加敬佩,更加感激。

    19883月,61岁(192714生)的杨善洲光荣退休。出于对他几十年无私奉献、服务人民、并取得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同志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对此婉言谢绝。他对普书记说:“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

    时任保山地区行署林业局局长的史记武同志明白老书记的心事,他很清楚,老书记欲前往的大亮山,土地很贫瘠,连野樱桃和杞木树都难成活。于是他多次劝老书记要种树就在保山城区附近种。可杨善洲说:“我就要去大亮山,家乡的林子多年前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严重,这样下去,子孙的日子怎么过?”他还风趣且充满哲理地说:“山上多种树,犹如建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大亮山位于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平均海拔约2600。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他12岁失去父亲,陪着守寡的母亲艰难度日,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还当过7年石匠。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以供他读书和维持生计,是大亮山养活了周边的群众,给了许多像杨善洲这样的穷孩子上学的机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大量的原始森林在大刀和斧头的肆虐下,倒在地上,继而又被大火焚烧,就这样刀耕火种……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山光水枯,荒凉空旷,童山濯濯,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石开始裸露,山间溪流开始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嫁姑娘或娶媳妇,水成了珍贵的礼物,亲戚朋友送上三担水表示心意,主人家则记账,以利礼尚往来。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农民以开荒扩大耕种面积,恶性循环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并经常受到泥石流的侵袭……

    1988年,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深思熟虑之后,杨善洲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为创办大亮山林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33日,他卷起铺盖,当晚就赶到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

    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了。杨善洲就这样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第一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深夜,突然狂风四起,他们正在抢修被风掀翻的棚子时,滂沱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之夜。

    风雨过后现彩虹。这一夜,杨善洲更坚定了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处处身先士卒,整地、育苗、植树……为了省钱,他经常在水果上市后,到大街上拣果核。他说,不花钱又能发展生产,何乐而不为?如今只要到了大亮山,您就会看到杨善洲拾来的果核早已长成一片美丽的果树。

    1990年,他找来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条长14公里的山路,每公里路花费不到1万元。为了保证山林茁壮健康成长,扑火他也不甘落后。有一次,大家好不容易把他从火场劝回,到凌晨3时,大家回到住地后,他却依然坐在值班室……

    直到1992年,大亮山林场才建成第一间砖瓦房。可他执意不住,“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么?”硬是把新房让给新来的技术员。

    10年的油毛毡房生活,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和风湿病,但他无怨无悔。

    杨善洲在绿化大亮山的创业中遇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请来帮忙的工人,没有房子住,他边造林边修建几间油毛毡房,因陋就简解决办公和住宿问题;没有肥料,他们就提着粪箕到村寨道路上捡牛马猪粪作底肥;没有资金扩大森林种植面积,他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省、市各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

    1999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被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他,恢复得不错,不久之后他又毅然回到了大亮山,但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心血化作阵阵绿涛。他和林场职工20多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占地5.6万亩的林海,荒山秃岭变金山,郁郁葱葱林茂盛,秀外慧中魅力强,引人入胜好地方。还发展水果300多亩,茶园700多亩,保护水源316处,修建砖木结构的职工住房7幢,林场职工发展到40多人。同时,他还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创办水果基地、红砖场、茶叶初制所等,为改善职工生活创造条件,使林场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如今的大亮山,青山秀水,道路畅通,沁人心脾,简直就是天然氧吧,置身其中犹如步入人间仙境。

    林场已修通道路25公里,出资帮助8个村通了电,粮食亩产从原来的100多公斤提高到400多公斤。更可喜的是树一天天长高,山泉水也充沛了,清澈的山泉进了百姓家,许多家还看上了电视,购置了摩托车、农用车,建起了新房。

    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现在,该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山的灵性也开始显现,溪水潺潺,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也靠山、吃山、用山、爱山、养山、护山,光是修枝打杈就能够解决烧柴问题,而且大力发展“林下产业”,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源源不断销往山外,钱袋子日臻鼓起了,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丰衣足食,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无穷的美丽画卷……名副其实使当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显著增强。

    面对价值3亿多元的林木,杨善洲淡淡一笑说:“我为的不是钱,我上山种树尽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图的是家乡变绿、百姓得利、国家受益,个人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二、对待人民如父母,两袖清风勤服务

    他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雷厉风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曾亲笔写下自己的座右铭:“放下官架子,甘当普通人;不做救世主,甘当铺路石。”他任地委书记期间,保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年年都上新台阶,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很多工作获得了全国先进。

    他狠抓党建工作,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勤廉为民为快乐,以无私奉献为光荣”的机关风气。

    他高度重视抓好培养年轻干部的工作,一批批干部健康成长,得到组织的提拔重用。例如,杨善洲原来的下级黄炳生,后来成为省级领导干部。又如,现任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杨习超由于工作出色,23岁就被提拔为公社党委书记……康赴育行,面积,种植面积,无法发放林场工人工资,

    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后,施甸县委、县政府要奖给他10万元酬金,但他坚辞不纳,一分不要。这只是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一个例子。

    杨善洲当了地委书记后,依然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给困难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乡不给基层单位和农民添负担,从来都自掏饭钱… … 退休之后,他依然关心群众的疾苦,例如,2007712,隆阳区板桥镇的农民段某被一人打伤,他了解杨善洲的崇高品质,就给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杨善洲写了一封信,请他主持公道。杨善洲获悉后,拄着拐杖,亲自到有关部门反映,使相关事情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段某获得了76000元的赔偿金,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

    在杨善洲身边工作了8年,原保山地委办公室主任杜正洲向笔者介绍:“在杨善洲书记身边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很充实,很快乐,因为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并时常对我们讲,为人民服务无上光荣,再苦再累也心甘。他每年带领我们到基层至少300天。例如,19791月,我们一行12人(含地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善洲书记的带领下,每个人都自带行李等物,从保山县(现为隆阳区)的沙坝公社出发,一路步行,先后到了该县的板桥、水寨、瓦渡、丙麻四个公社,又到了昌宁县的大田坝、漭水、耈街和珠街四个公社。每到一地,都是白天和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晚上开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到了耈街公社,需要换洗衣服,该公社工作人员拿出一节肥皂,善洲书记硬是付了肥皂钱才用。这次下乡历时21天,往返步行400多公里,一路上大力宣传19781218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了解到了很多情况,解决了许多问题,有力指导和推动了基层工作。”

    1980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视察。总书记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杨善洲,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劳动,裤腿挽到了膝盖上,猫着腰只顾忙碌,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雨季,家里来信说,房子漏雨、已经难以居住,叫他无论如何要想点办法寄点钱回去帮助家里修修房子……杨善洲翻遍了自己办公室及住房里所有的箱箱柜柜,都无法找到一张有钱的“存折”。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身上仅有的30元钱寄回去,并认真地向家里写了一封信:“我实在是没有钱,这一点可以由秘书作证;房子漏雨,人难居住,也确实很困难,现将这30元钱寄回家,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漏下的雨水,或者是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眼下的农民比我们困难的还很多,作为一个地委书记,别以为我有钱,即使有了钱,也不能搞特殊化,这一点请您们予以理解……”

    1995年,杨善洲早已退休并到大亮山为国家植树造林去了,家里再次为盖房子的事发愁,同时也是为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不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五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房子是盖起了,但这五万元的债怎么还?为此,他的老伴张玉珍专门找到了他:能不能凑点钱帮助儿女们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老伴说:几十年就攒了这么点钱?9600元,能还五万?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这个已入末年的老人那无奈而真诚的态度,老伴含着泪水回老家去了。为了不拖累儿女,杨善洲决定卖房。刚刚盖起的房子,家人还没入住,便很快被卖出去了。这个很少进城、长期生活在农村老家的地委书记的妻子,又一次泪水满面地抽泣起来:我理解他,他虽然当了30多年的大官,但身上确实没有钱,这是我知道的;他连家都顾不来,还能有什么钱?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个为官一方的官员,所做的事是“大事”还是“小事”,要问民众,不是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吗?“大事”、“小事”成功的标准,其最后鉴定、评判的权力应该是百姓。19866月,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一个名叫杨春兰老人的申诉:他因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说是杨春兰偷了他家的猪,有关部门立即将杨卖的猪送还给这家人,并罚他赔80元钱。杨春兰老人是一个靠买卖为业的农民,从来没有偷窃行为,他喊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知道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定期报告他本人。工作组与信访办的人立即着手深入调查。终于水落石出: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来转卖给他的,杨春兰对此毫不知情,他平时并没有任何偷窃行为。最后由地委一位领导专门组织调查组与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杨春兰老人得知自己的冤案被纠正后,专程赶到地委办公室要感谢地委书记杨善洲。杨善洲知道后,对秘书说:“感谢什么?我们还要感谢他呢——是他把自己的冤情告诉了我们,说明他对我们是信任的。”后来地委办公室派人把这事转告了杨春兰,老人感动得老泪横流,激动万分,感激涕零,跑到村前一个山头上,远远地对着保山城长跪不起,瞌了9个响头……

    身为地委书记,杨善洲“当权”多年没有为小山窝里浑身尘土的妻子孩子们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本本,有个工作人员主动为杨善洲的妻子制作了“农转非”报告,但被杨善洲坚决卡住。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窝,睡处有个“窝”就行。为了自己为党为国为人民尽忠、奉献自己一切的坚定信念和实现“敢叫荒山披绿装”的愿望,他已无法顾及这许多了。

    杨善洲无私奉献为人民,不为名也不为利的感人事迹和先百姓之忧而忧忧得其所,后百姓之乐而乐乐在其中的崇高境界,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许多讴歌杨善洲的“民谣”在当地被广为传唱:“施甸有个杨老当(因‘文革’期间被定为‘当权派’,群众都习惯这样称呼他),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住深山,呕心沥血办林场,创造资产三亿多,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无疑是广大群众对他始终如一、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几十年,用生命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出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他20多年辛勤劳作,无偿为国家和人民建成一座巨大的“绿色银行”的最真挚的感激。

    (作者:云南省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1  www.zkrd.gov.cn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豫ICP备15036050号-1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3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太昊路中段 值班电话:0394-8357398 信箱:zkrdxck8026@163.com
    技术支持:中原传媒
    总访问量: 487432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