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人大网 >> 媒体视野 >> 浏览文章

    感动人心的是大爱

    2014/6/25 8:52:12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王天瑞

      她说:“我做不了太阳,也做不了月亮,我愿做一颗星星,把孩子们的心灵照亮。” 

      近些日子,我被这位小学教师的事迹感动着,感动得思想的潮水放纵奔流,感动得浮想联翩、眼热泪湿。我的老家在农村。50年前的今天,我也曾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站在三尺土台子上授业、传道、解惑。我知道,在农村,尤其在偏僻农村的教育阵地上,创业艰难百战多。 

      6月6日中午,我正准备吃饭,《周口日报》一位编辑送给我一张当天的报纸,让我看看头版头题的通讯。我打开报纸,随意读起来。读着读着,我被朱秀霞的事迹感动了。家人几次催我吃饭,我还在读。当我把文章读完,餐桌上已是擦干抹净。这篇《留守儿童的“妈妈”朱秀霞》约有14000多字,文章虽长但读起来却不感觉长。朱秀霞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渐渐高大起来。 

      几天后,我到农村去,就把6月6日的这张《周口日报》装在提包里,准备有空再读。一天下午,村里小学放学了,老师还没有走,我说,我给你们推荐一篇文章,希望能读一读。大家就坐下来读。当把文章读完,谁也不说一句话。也许此时无声胜有声吧。顿了好长时间,陡然像小河开闸,老师们激动地议论起来。

      老师们说,感动人心的是大爱。朱秀霞热爱教育事业,关爱贫困群众,喜爱留守儿童。试想,一个原本在幼儿园打工的人,毅然白手起家,在偏僻的三县交界处——淮阳县冯塘乡办起“留守儿童学校”,教职员工44人,学生974人,其中,幼儿园9个班、323人,小学部12个班、651人,这是容易的吗?她对幼儿园的孩子们,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她给孩子们洗手、洗脸、喂水、喂饭,她给孩子们洗澡、理发、量体温、扇扇子……她看着孩子们睡觉,可她却没有睡过安生觉。一次,她睡觉时,怀里抱着一个爱哭闹的孩子,腿上用纱巾绑着一个好翻身掉床的孩子。这是多么慈祥的母爱、无私的母爱!这是多么神圣的母爱、伟大的母爱! 

      有的老师说,如若朱秀霞不是用大爱赢得人心,她能建成那100多间教学楼吗?她能迎来67个村庄的974名学生吗?在建一座三层教学楼时,她找砖厂老板朱庆银赊砖,朱庆银说:“闺女,你放心,叔支持你,就是停了所有盖房户的砖,也不能停你的。”在建另一座教学楼时,天天艺校的李小燕校长慷慨解囊,三次支援40万元…… 

      有的老师说,文章中还写到,学校的大楼立起来了,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变好了,可朱秀霞却透支了健康,怎能不令人慨叹唏嘘!她得了胃底出血和反流性食道炎;她曾晕倒在办公室和校园水池边;她还曾三次做喉部手术。不过,她为了留守儿童的明天,仍然英姿飒爽地战斗在工作岗位上。 

      尤其当谈到很多学生叫朱秀霞“妈妈”,几位年轻教师都流下了眼泪。学生齐军考上了县里的初中后,交不起学费,朱秀霞就送给他900元钱,让他拿去报名。在一次考试中,齐军考个全阶段第二名,就立即借手机给朱秀霞发来短信:“朱老师,我想叫您一声妈!”四年级学生常心想家中一贫如洗,从入幼儿园到现在6年里,学校从来没有收过他的学费和伙食费,有时还给他发衣服。他说:“朱老师就是我的妈!”学生陈超从幼儿园到小学,在这里生活7年,考上初中后,常给朱秀霞打电话,有时就是一句话:“妈妈,我想您啦!”这是师生情吗?这也是母子情! 

      更为可喜的是,这所留守儿童学校的教师,有河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也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毕业生,他们要为留守儿童的明天奉献青春年华。当然,学校的教学成绩稳居全县一流,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该走了。老师们让我把6月6日的这张《周口日报》留下来,我当然同意。他们还要把朱秀霞的事迹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想,我可以郑重地说,在淮阳县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朱秀霞就是晶亮的星星,就是皎洁的月亮,就是火红的太阳,她已把学生们的心灵照亮。(来源:周口日报,2014、06、25)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1  www.zkrd.gov.cn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豫ICP备15036050号-1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3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太昊路中段 值班电话:0394-8357398 信箱:zkrdxck8026@163.com
    技术支持:中原传媒
    总访问量: 487430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