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人大网 >> 人大瞭望台 >> 浏览文章

    仁爱——架起医患之间互信互爱的桥梁

    2018/7/7 15:33:20 浏览次数: 【字体:

     

    *周口市人大代表、西华县人民医院院长 闫耀生

    儒家的传统思想为“仁”,讲“仁者爱人”,谓之“仁爱之心”。对从医者而言,“医乃仁术”悲天悯人,悬壶济世,“普同一等”,“一心赴救”谓之“古之名医皆大儒”,正如孙思邈说:“若有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之想”,就确立了“医者,仁术也”。医者讲仁,就是对患者讲”仁心“、“仁情”、“仁今天,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者而言,讲仁爱,她是架起医患之间互信互爱的桥梁,必须大讲之、大用之、大行之。

    仁爱是什么?中华文化里的爱,是一种博爱。按孔子的说法,是泛爱众而亲仁”。仁“是集亲、爱、宽、博诸义于一体的概念综合。于是,就有了但丁“爱是美德的种子”;泰戈尔“爱是理解的别名”;佚名“爱能够创造一哲人“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这,就是对“仁爱”的思考和感悟,也是对“仁爱”的诠释。

    在医患关系上,有了“仁爱”的情、“仁爱”的义、“仁爱”的心、“仁爱”的行,才能把医患关系建筑在信任和诚信的层面,使医患关系亲密、祥和、友善;使医务工作在以仁爱为人民服务中,彰显出情义之间的厚爱,笑脸中的亲和,善意之间的和谐,花开中的芬芳、芳香

    以仁出仁爱。<论语>论及仁有109处,基本包括了人所有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仁“是君子人格的本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孟子与孔子颇有不同,他将仁作为人之为人的第一要义。“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后世儒者,如董仲舒、二程、张载、朱子、王阳明及至明末清初的启蒙知识分子等都从不同侧面完善了“民胞物与”“心即理”“性即理”“知行合一”“圣王气象”“英雄豪杰”等范畴或模式,这不仅强化了仁之本性地位,也将仁扩充到天地、宇宙万物,具有更高的境界要求,更广的范围。具体讲,仁爱不仅是我爱你,而是爱护人群,更是爱疾苦者,显然这个爱就是慈爱。在中国古代儒学中,“人道”与“天道”相对应。人道即为仁之道:指一定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伦理规范。孔子主推己及人以行“仁”;墨子主“兼相爱,交相利”;老、庄主“恬淡寂寞”,法天道之无为;荀子张,以“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所以道也”。经过儒家的不断发挥,人道一词被赋予了更高的人文含义。所以,医者,要讲人道主义。毛泽东指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仁道、人道,成为一种对做人基本价值的追求,成为一种是否还称得起为人的底线。中华民族有一句老话:“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多少壮之日,须念衰老的心酸。居安乐之伤,当体患难人景况。处旁观之地,要知居内人苦心”。这种“仁者爱人”的精神、美德,是中华道德人格的理想诉求,是一个民族的内在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支撑。正如孙中山所说:“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古人曰:“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会就会笼罩你;心存真诚,平安就会跟随你;心存善念,阳光就会照耀你;心存大爱,崇高就会跟着你;心存感恩,百姓就会青睐你。医者仁爱,尤如“夏日之阴、冬日之炉,不是亲人而人自亲之。”对贫者、弱者、难者、伤者、残者、疾者,伸出双手,敞开心扉,多一些怜悯,多一些仁爱,捧出的是一颗“爱心”。作为医生,对疾者爱心关照,耐心治疗,求之康复,这种“爱心”是仁者爱人的高尚美德。医者只有这样践行人生、对待人生、看待人生,才能真正感到活得充实、人生充满快乐、生活过得有意义。

    以情出仁爱。对医者来说,仁爱从情来。人生如花,爱是花的蜜,凡“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荣”。古人曰“爱到深处情自浓”这是仁爱与仁情的辩证法。人,需要情,也需要爱,这一点在医患之间更显得特别重要恽代英说:“爱力可以创造世界”。人作为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既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古语云:“道始于情”。情是理性的源头和基础,当然,也是爱的感情与本源。义,生于仁爱;善,生于感恩;福,生于满足;禄,生于勤俭;寿,生于健康;喜,生于开心。离开情,仁爱是淡白的。对人有情,就会心存慈悲、良知,善待他人;对事业有情,就会忠于职守、积极进取;对社会有情,就会守法诚信、热心公益;对自然有情,就会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爱和情深透于整个社会之中,就呈现一派和景象。作为医务工作者,面对的是医患关系,对患者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疾苦时捧上爱心,对病疾精心医治,这既是尽职尽责,是一种大爱无疆,是对人民真挚的情爱。医者,对患者心中有爱,才有明朗、温馨的人生。金缨《格言联壁》上说:“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医生对患者的情有多深,患者对你的爱就有多浓。患者需要情与爱的温暖,就像沙漠需要绿洲,春草需甘露。这种爱与情系于心田,就似浓浓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如同默默的春雨,无声的润入心田,使之心花怒放;情与爱像一轮朗朗明月,给患者以恬静的温柔。于是,就会感受到:春天,既是季节,更是内心;生命,既是躯体,又是心性;云水,既是景色,又是胸怀;日出,既是早晨,又是朝气;风云,既是天象,又是锤炼;经历,既是壮志,又是感受。情与爱是从心泉中涌出的水流,是生命之树绽开的花朵。“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对患者融入亲情真爱,这是一种境界、彻悟、睿智、态度、责任。这种亲情真爱,是对善意的升华,传统美德的弘扬,高尚品质的折射,是时代的呼唤,真理的回音,良知的回归,心灵的共鸣,人间的绝唱,唯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医者“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时代意念、时代风范。倾听患者的疾苦,要来一个变感情、变态度。有着 “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的感情,和“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的挚情,听之民声,持之以诚;和之处众,宽以待下;起乎内心,行之于身。花儿感激蜜蜂的辛勤采蜜,婴儿感激母亲的细心呵护,小鸟感激大树的庇护,患者感激医者的真情。心理学认为,希望他人关心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往往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回报心理,进而激发出巨大感恩之情。毫无疑问,在今天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多么需要医患一起,用真情和爱心共建医患之间的人情,让社会变得文明至上。

    以义出仁爱。义与爱,这里的义原为宜,即合适演绎为正义、道义、气节等多重含义。孔子对义十分重视,认为“君子以义为质”,把“义”看作是提高君子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爱者,无私奉献,讲义舍利。义与爱同心、同向、同力。医院,是实施人道主义的地方,行为的原则以义出爱,以爱驱利,在头脑里深扎“爱义观”。爱与义,成正比;义与利,成反比。利与义,二者是矛盾的、对立的、有时又是统一的。义,代表着个人为他人而实现的道义,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原则去为他人服务之事、之行、之为,是人之为人的应然之则。我们讲的“义”,是社会主义的义,主要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及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行为。而利呢?它是指个人的利益,在这里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物质利益,这既是做人享受的权力,又是生命、生活、生存的需要。由此可见,利不能少、不能缺、不能无。在这里,义是道德、是规范,是品行;利,是财富、是占有、是资源。做人、做事、行医,不可不讲义,也不可不讲利。只讲利,不讲义,就失去了做人的基础和条件;只讲利,不讲义,就失去了做人的本色和底蕴。一旦义和利背叛、分离必然会出现天下熙熙,皆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名利场。其结果必然是拜金主义和利自己主义在社会生活中滋生、漫延、泛滥,造成社会成员的人格扭曲,以及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不安定。义,作为一种为他人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它使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艳丽、耀目。“爱义观”的升华,就是一种“民生观”的铸成。在名利面前,“淡兮若海”。“质朴如行云,平淡似流水”。医者的 “心学”其淡心犹如一颗耐嚼的橄榄,品位越久,感悟越多,意味越悠长。医者淡心,把利看淡,让淡心渗透于人生的点滴之中,成为萦绕在心灵深处那余音袅袅的古韵诗情。淡心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是超然物外的一种高尚情怀,是一种至美的境界,一种历经世事仍然幸福与美满的福分,更是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睿智。天空因有了淡心而阳光普照,雨雪丰沛,充满勃勃生机;大地因有了淡心而承载万物,孕育生命。淡心像一弯明月,柔柔地洒向江河湖海,山川大地;淡心像一场春雨,滋润着干涸的田地,那绵绵的雨丝,滋养着蓬勃的万物,让世界郁郁葱葱。淡与浓相连。浓到好处,不易;淡而韵味犹存,则更难。人生在世,岁月匆匆。只有淡心才能正确对待义和利。淡心是摆脱名缰利锁的达观心态,是远离喧嚣争斗的超逸境界,是心灵的和谐和精神的升华。“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这是为医者的人生答案。“崇德莫盛乎安身,安身莫大乎有政,有政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为医者,“所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回道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每位医者当回过头审视人生时,唯一的感觉应是心很淡、很平、很静,真正体会到那淡心才是最甘甜的滋味,感到淡得很美、很香、很值、很久。寻私不如寻思,求名不如求明。“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只有心淡如水,才能领略到生活的乐观旷达情怀,至纯至美的享受,才能达到“月挂苍穹,美驻我心”的心境和意境。

    以善出仁爱。善心源于爱心,爱心升华善心。善、爱相联,二者升辉。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孔子曰:“维善为宝”。善,是一颗大爱的心、同情的心、奉献的心;善,是一种公德、社会美德、高尚人格。善,就是善待民,爱民、亲民、为民。古人曰:“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善是一种德行,是高尚的品格。立德的过程,就是一个“善”进祛“恶”的过程。《大学》中说“知其所止”,“止于至善”。“见善如不及”,就是见到德行高尚的人要积极看齐、向往、追求,也就是诚心学习;“见不善如探汤”,就是见到违背道德人伦的作恶人,特别是一心为私者,要远离、远隔、远去,也就是不与接近而决裂。“烈士多悲心,小人蝓自闲”。在医患之间, 知恶是明,审善辩恶是格,为善去恶是致,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加强德建设,提升境界。医生不一定非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对人民一定要有善心、善意、善良之心。由善心生成的善品、善行、善风,虽纯朴,却无比感人;虽朴实,却无比崇高。善,是人类的天性,仁爱的灵魂,和谐的基石;善是春天的阳光,把自己的能量无私地奉献给大地,滋润万物生长;善是夏天的雨,浇灌人们的心田,让希望的苗圃里绿意怏然;善是秋天的风,无私地帮助树叶返回自己的故乡;善是冬天的雪被,执著地守护着越冬的麦苗,用自己的躯体呵护着它们不被寒风侵害。善,有时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是黑暗中为你点亮的一盏灯,更多的时候,是危难时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的一双帮扶的手,是走投无路时,向你坦然敞开的门。投入种子,就会生出根芽;植下树来,就会长出枝叶,这是世上普遍存在的因果现象。《礼记·礼运》中更有精辟记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明确提出了人们不但要敬爱自己的父母兄长,而且要用同样的感情去对待他人和社会。马克思有句名言: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那么他的生命是黯淡的;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具有意义。美丽的花朵只有舍得凋谢,才能结出丰硕成果;宝贵的生命只有甘愿奉献,才能闪耀灿烂的人生价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为一名医者,是社会的一分子,整体的一员。任何人都不能孤立存在,都离不开社会,都要讲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离开了这一点,就难以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文明,就难以构成社会的和谐。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作为一名医者,当你享受社会主义幸福生活时,是否想到生活在贫困线上没有解决温饱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贫困人口;是否想到那些牺牲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是否想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尽的职责。人生天地间,各有责任担在肩。医者为社会尽责,既看到的是一种对党和国家忠诚的责任,更看到的是对患者帮助的一种使命。所以说,我们要在树立奉献观中确立扶贫观,牢记社会疾苦人,立足奉献人品高,必然盛开文明之花。

    以诚出仁爱。医者树立仁爱之心,在于有着深厚的诚信元素。诚信,离不开爱的支撑。爱中见诚,诚中呈爱,爱与诚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与和谐彼此相亲。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内心有诚,外面才有信。只有内诚于己,方能外信于人。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以诚生爱,爱充实生命“医者之大爱”,必须以诚见诸于仁,又要以诚发展爱、巩固爱、树牢爱。医者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对他们不仅要讲诚、更要讲爱,医院文化定位在以爱促诚上。有谚语云:“诚是开山斧,信是做人金,人无诚信难立身”。哲人说:“诚信是世间万物的源泉”。诚信,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基础,一向受到中外思想家、伦理学家、企业家和从医者的重视。孟子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故,将“诚”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君子诚之为贵,对人以诚相待,方可使自己永远问心无愧,永远无愧面对他人。医生讲真诚,才能赢得患者永远的尊重。不真诚,不管你医术有多高,职位有多大,哪怕是教授,在患者眼里,什么都不是。“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君诚松柏姿,何患不长春”。为医者诚信为民,立足于为患者解疾苦上,象上古尧帝那样有责任感:天下“一民或饥,曰此我饥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或罪,曰此我陷之也”。凡医者都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信比仁义礼智更重要,正如朱子所说:“信犹五行之士,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是以生者”。一个没信用,即使再有本事,其事业也很难成功,搞不好还会用自己的本事去作恶,用医术骗人捞钱,成为千夫所指、万代唾骂的罪人。诚心不是金钱,却可显示比金钱更显珍贵的价值;诚信不是智慧,却能放射比智慧更具魅力的光泽;是诚的前提,诚是的内核,德是诚的根子。人若诚信,人人相信;人若无信,人人不信。以诚对已,以诚待人,诚实办事,事业必成。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品质;不仅是一种准则,更是一种道义;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声誉。医者医,先诚信于人,方可做医生。以诚出爱,以诚信为基础、以人格为底蕴,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已工夫;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二程·伦学篇》有云:“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悟透“诚信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医之法”的深刻道理,始终以诚实守信修身养性。富兰克林说过:“失足,你可能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对患者诚而不假,以是为信;不虚,以实为信;不空,以效为信;不诈,以真为信;不欺,以质为信;不骗,以忠为信。凡具有爱心之医者,说的是诚,讲的是诚,喊的是诚,许的是诚,做的是诚,守的是诚,交换的也是诚。诚,就成了一种崇高的养分,一种心灵的润滑剂,一种精神的慰藉。医者,为本,诚产生凝聚力。有一种东西不可拯救,那就是绝望;有一种东西不可欺骗,那就是感情;有一种东西不可愚弄,那就是真诚。医务工作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心中有春风,行有诚信歌,笑意天成,收获的就是老百姓的尊重、热爱、赞扬。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1  www.zkrd.gov.cn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豫ICP备15036050号-1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3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太昊路中段 值班电话:0394-8357398 信箱:zkrdxck8026@163.com
    技术支持:中原传媒
    总访问量: 487427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