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周口人大网 >> 行政·司法 >> 政府工作 >> 浏览文章

    【民生/工作】攻坚克难,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2017/11/1 8:20:59 浏览次数: 【字体:

    *周口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宁

    一、周口精准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与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接壤,地处黄淮平原腹地,1965年建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辖7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商水县、西华县、扶沟县)1市(项城市)1区(川汇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142万,可耕地面积1122万亩,国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82.4亿元,粮食总产165.91亿斤,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0.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19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6元。

    共有5个县(商水、淮阳、沈丘、郸城、太康)被确定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2个县(西华、扶沟)被确定为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二五期间,全市以扶贫开发重点县作为主战场,以小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把扶贫开发作为九大攻坚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扶贫开发攻坚通过大力实施整乡推进、定点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开发工程,市、县两级共组织1304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扶贫,派出帮扶队员2610人,849个贫困村实现省、市、县党政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全覆盖。全市累计启动整村推进737村,投入项目资金24.1358亿元;雨露计划技能培训10.1万人次;发展产业340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13个;修建乡村道路1253.8公里,铺设人畜饮水管道20490米;90.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截止2015年,7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462.6元,比上年增长13.0%,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目前,我市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村630个,贫困人口52.4通过前段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我市目前实际贫困人口47.3857万人,但此数据尚未经省扶贫办认定),约占河南省贫困人口的1/9,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为深入推进驻村帮扶工作,2015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周口市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周办〔201525号)和《周口市定点扶贫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周发〔201526号),进一步明确了驻村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工作职责和保障措施,坚持把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锁定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整合各类资源,集中资金投入,着力在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转移就业培训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下,我市目前已经形成了“队员打前站,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良好工作局面,驻村工作队员按照上级要求,吃住在村,扎根基层,深入了解贫困村贫困状况,深刻剖析致贫原因,精心制定脱贫计划,积极申报协调项目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自我市启动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市县两级共派出定点扶贫工作队964个,工作队员3652我市630个贫困村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市定点扶贫单位为所帮扶村引进项目资金19245万元,引进实施帮扶项目803个,举办培训班551期,培训26331人次,组织劳务输出51997人次,组织捐款捐物折款510.9万元,为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周口市科协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近年来,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四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组织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方式,结合科协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周口市精准扶贫工作做出贡献。

    (一)围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开展科普示范体系建设。以科普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科普资源,强化保障措施,将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素质的有力举措,以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落实各项创建目标任务,初步形成科普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良好工作局面,有效加强了当地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当地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公平普惠,有力地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提高了农村科学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周口跨越式发展做出了新的积极贡献。全市形成了以创建科普示范县为龙头,以创建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村(社区)、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示范户为依托,上下贯通的科普示范网络体系,将科技要素进一步引入农村和城镇社区,不断促进基层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目前全市创建了2个国家级科普示范县,7个省级科普示范县,33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52个省级科普示范乡镇,8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4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省级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命名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9个,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11个。

    (二)围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春季农技服务活动。2016年,市科协按照市委“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下发了《2016年全市科协系统春季农业技术服务督导方案》,以分组包区的形式对全市科协系统开展的春季农业技术服务加强督导,确保充分发挥一线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技创新和职业农民培训中的积极作用,确保科技知识技能扶贫精准有效。2016年2月-4月,周口市科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全市农业技术服务水平,深化知识技能扶贫,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组织全市各级科协积极搭建农业科技科普宣传平台,引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春季农业技术服务。全市各级科协组织“科技下乡”,“赶科普庙会”、“赶科普大集”、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科普宣传活动为载体,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科技示范培训等为依托,广泛宣传普及各种先进农业科学知识,拓宽了科普服务领域,提高了科普宣传成效,增强了农民科学素质。全市科普示范乡镇、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也紧紧围绕服务农业生产、服务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的主题,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网络书屋等阵地开展科普宣传,对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对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迷信,揭露和抵制伪科学、反科学行为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全市一线农业科技工作者利用自身经验和业务专长,通过手把手、面对面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周边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带领更多农户走科技创业致富之路,让农业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惠及农民群众。全市共开展农业技术指导20期,养殖技术指导32期,举办农技协领办人培训班6期,培训农技协负责人188人科技培训58期赶科普大集32次,科技下乡12场次,举办技术推广培训192期,发放各类科技资料、科普图书39400份(册),受益群众103020人次;依托148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开展农技服务活动,各站点及时更新科普宣传栏,普及养殖、种植新技术;各级科协组织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科协网站、手机短信、科普大屏等新兴媒体的手段,加强农技服务科普资源的精准推送,推送科普知识、技术信息651条,安放了85个科普中国、科普河南、农家参谋等微信公众号扫码点,满足了当地群众对科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科技支撑。

    (三)围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全市匹配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建立了科普惠民长效机制,推动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普及实用技术,增强群众科技创业和脱贫致富能力3月,我市沈丘县槐山药种植协会被中国农技协表彰为“中国农技协龙头协会”,淮阳县李超、沈丘县朱风敏两位农村科普工作者被表彰为“中国农技协优秀乡土人才”。2016年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中,我市有5个农技协,2个科普示范基地,3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获得国家级表彰,3个农技协,2个科普示范基地,3个个人受省级表彰,这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在在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引导和帮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围绕扶贫攻坚,开展“百千万科普工程”和脱贫攻坚助力工程。

    围绕扶贫攻坚这一中心任务,市科协启动了科普扶贫攻坚助力工程和“百千万科普工程”,要求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技术保障作用;加大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辐射效应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在《周口日报》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周口市科技工作者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的倡议书》,动员全市科技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意识,为精准扶贫凝心聚力;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撑;发挥科技服务优势,为精准扶贫提供服务保障。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作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引领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市市县乡三级联动,“百千万科普工程”扎实实施,重点开展群众性、社会性主题科普活动全市选拔培养了1040名科普人才;开展了“科学体验”、“防灾减灾宣传周”、“食品安全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科普进校园”、“科普进农村”、“科普进企业”、“科普惠农百村行”、科技知识培训、系列科普知识主题展、科普书画展、科技咨询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百项主题科普活动,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转变生产方式,过上富裕生活。

    三、周口市科协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乡级党委政府不重视科协工作,科普场所和科普专职人员缺失,农村科普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科普活动不能有效融入基层扶贫工作。

    (二)科协投入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比较匮乏和单一,主要来自政府经费。市科协每年投入20万,用于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因帮扶基数大,分散、有限的资金难于用于发展产业项目,无法形成效益的最大化。

    (三)农村人才匮乏。周口市贫困人口多位于交通不便,自然和生活条件恶劣的农村。留在农村的人群以老人、小孩、病残人居多。人才短板问题在贫困地区普遍存在。

    (四)扶贫项目甄选难,种养殖业生产周期长、市场行情可预见性不强,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抱团发展能力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同时,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大,手段技术需求各异,对市场需求描述不准,规避风险弱,要找准脱贫致富项目十分困难。

    (五)贫困户大多思想保守,不愿意改变固有的生产方式,等靠思想严重。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四、周口市科协精准扶贫工作对策研究

    (一)发挥人才优势,培训农村人才。针对农村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体力欠佳等情况,我们要创新培训形式,采取精准培训,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组织专家定期,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以“现场指导 + 实地操作”的培训方法,与群众面对面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实地操作。同时,还邀请省级专家,深入种养基地开展专项科技服务培训,补充急需、实用的本地人才。建立精准培训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充分发挥科协拥有的科技人才资源,建立精准培训科技专家库,与群众建立常态链接渠道,让群众根据所需,及时、便捷的与专家取得联系,实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做到专家进站、进村、进场、进户搞培训,才能有效保证培训的时间和效果。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面向农业、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带领贫困户创办经济实体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用科技创新促进贫困户发展适合当地的优势产业。

    (二)开展创业资助培训。将对贫困户开展科技帮扶和培训纳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条件,引导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开展“一对一”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给予创业资助,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 1~2 项实用技术。

    (三)强化农技协工作。基层农技协是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要在成果信息获取、科研基地建设、专家指导服务、现场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户认定、技术人员培训、信息化服务手段改善以及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等方面有所提高,积极争取农业上的相关政策和支持,探索农技推广新途径。通过提升基地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科技应用率和人才队伍水平,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市科协指导市农技协联合会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周口分行签订 《合作框架协议书》,获得2.5亿元授信额度,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服务站等科普组织发展,缓解农技协及会员、科普示范基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贷款难”问题,强化其与农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农技推广机构的网络化联系,满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及其会员、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服务站及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行“融资+融智”、“科技+金融”的服务模式,促进金融与科技扶贫、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四)共享科技科普资源。通过市科协各个扶贫、惠农项目,将科协的智力资源与会员单位的科技资源与贫困乡村共享,组织专业服务队下基层对口帮扶。组织有经验、掌握先进技术的科技人员下乡,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产业化示范企业等,开发新技术、新成果。缩短科普与公众“最后一公里”,强化科普与人文、艺术的整合,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依托乡镇(村)综合性文化场所,建设乡村科普e站,融合传统科普方式和互联网+科普新型模式,实现科普阵地和人们需求同步转移,及时精准地普及农村科学知识,激发贫困农民的内生动力,使脱贫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五)建立台账,确保帮扶准确有效。建立符合实际的扶贫工作台账,因地、因人制定帮扶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落实,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为使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提供可靠的技术、人力和财力保障。各县区科协要积极开展深入农户走访摸底、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农户实际,建立起问题需求、结对帮扶、帮扶落实情况一体化帮扶台账,精准到户,因户施策,一户一户地帮助脱贫,并根据已建立的工作台账,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有的放矢,如期实现脱贫。将培训对象精准到一个场、一个户、一个人,将培训载体精准到一棵树、一株苗、一头畜上,将培训形式精准到一次专题授课、一次手把手指导上、一次面对面交流上。在扶贫村村民现有种养殖的基础上,发现、培育、扶持有特色、有潜质的农户,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普示范基地,通过政策、技术、资金帮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周边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1  www.zkrd.gov.cn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周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豫ICP备15036050号-1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3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太昊路中段 值班电话:0394-8357398 信箱:zkrdxck8026@163.com
    技术支持:中原传媒
    总访问量: 4874292 次